2019年大盘点 文旅融合三大价值和六大战略
学问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的关乎国家学问发展大计、旅游市场繁荣的战略性举措。武汉旅游规划企业2019年大盘点,一起来看看文旅融合的价值和战略怎么做? 由于学问发展领域与旅游发展领域分别是两个庞大的系统,两者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又具有常年积累下来的发展逻辑和思维惯性,两者之间的融合涉及到观念、制度、机制、市场、人等都多个方面,学问旅游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任务,需要学问和旅游领域的政、产、学、研、媒的协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系统梳理和把脉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从战略性问题的寻找、解决和突破入手,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三大价值: 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是旅游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 中国旅游市场消费升级的动因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新一代主流旅游消费群体的崛起,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新中产崛起,90后、00后新一代青年消费主体的崛起,亲子游、青年游成为旅游市场重要的消费力量,他们不再满足于“锦绣年华”“世界之窗”等传统的“不出国门看世界”的旅游体验,也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观光性旅游形式,他们更喜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选择、他们在旅游过程的精神需求、心灵需求、体验需求、真实性需求不断提升,旅游内容的学问性、常识性需求提升。 二是新一代旅游消费主体对学问类景点和景区学问属性的需求增长,离不开国家倡导的传统学问复兴的战略决策引导,以及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整体实力提升和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逐渐对中国学问的回归和内在心灵渴望和求知动机。因此,近年来,学问遗产旅游热、博物馆热等现象都与此有关。 三是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和快节奏、机械化的城市工作与生活,正在加剧城市工薪阶层的心灵异化,催生出更多的新一代旅游消费渴望回归乡野,渴望诗意栖居、渴望精神安排的学问需求。 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是对旅游的人文属性的体认 中国旅游业发展长期以来比较注重旅游行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考虑,比较注重旅游市场、旅游人数、旅游产业GDP等层面的度量,对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比较少,众多旅游景点差异化设计与经营的考虑比较少。 但是,旅游本身是一种当代学问行为,是人类个体基于自身的学问、精神需求而开展的空间流动性的行为,游客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数字,更是人文学意义上的生命,旅游决策、旅游动机、旅游体验与游客个体的审美趣味、心理动机、行为方式、学问背景等诸多人文性因素息息相关。促进学问旅游融合发展,对旅游的人文性认知,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游客个体的生命特性、精神特性和行为特性的关照。 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与地方,学问发展与产业转型的新动能 中国的国家与地方学问建设常年以来坚持文物保护、公共学问服务、学问产业发展的三轮驱动模式,但是大家在调研中发展,地方文物保护、公共学问服务更多依靠财政支撑,缺乏活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三线、四线城市学问产业发展缺乏市场和物质性基础。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为地方协调和统合文物保护、公共学问服务、学问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为一些学问资源富集、经济欠发达地区学问发展带来旅游市场因素这样的经济动能,激活地方的特色学问资源。 同时,诸多的地方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诸多环境污染性产业、产能过剩型产业发展严重受限,地方正在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能和产业转型路径。学问旅游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低碳环保、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类型正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生产力。 学问旅游融合发展中应审视的战略性问题 随着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的推出,各地正在紧锣密鼓的贯彻实施,大家也发现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方法偏差、准备不足等诸多战略性问题,甚至有些学问学者有些忧心忡忡,沉着、客观审视大家当前的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有助于大家更为理性地推进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实施。在宏观层面,有几个在推动学问旅游融合发展中需要审视的战略性问题。 地方学问旅游发展的过度经济化考量,对学问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压力 地方在推进学问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受长期GDP思维、土地财政等惯性影响,将学问旅游发展进行过度经济化理解和阐释,“旅游压倒学问”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融合机制设计和长远发展思路,有些地方以旅游的合法性为名对学问古迹、遗产进行侵夺、占有,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是不可挽回的破坏;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为很多学问遗产地的文物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很多学问遗产地的保护和研究机构,为了应对旺盛的旅游需求,疲于奔命,文物的生产性保护和学术研究工作被搁浅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问旅游融合,对思想学问问题产生了某种遮蔽 随着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热度不减,因为学问旅游发展问题与实际利益、商业因素挂钩,很多传统的学问研究机构、学问服务部门蜂拥而至,很多学者也四处跑场,使得很多更深层次的、需要坐冷板凳的思想学问问题研究和关注反而有进一步冷却的风险。 但是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学问复兴和学问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学问旅游市场的繁荣,还有更深层次的思想学问理论创新,当代学问价值观的建构、文艺创作高峰的书写、学问制度的创新等诸多立根立本的方面。 学问旅游融合的理论建设相对滞后 学问旅游融合的理论建设涉及到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学问理论与旅游理论的融合理论建设,二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问管理制度、学问建设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旅游管理制度和旅游市场发展方法论,发展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旅游融合发展制度、机制和方法论。没有理论建设,配套的、有效的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规划也出不来;学问旅游融合的理论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建立理论自信、学问自信的重要内容。 体制障碍和认知分歧,是当前文旅融合的主要障碍 中国各地的学问旅游融合发展涉及到文物、林业、耕地、环保等诸多要素,尽管随着大部制的推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部门掣肘方面的问题,但中国目前的政府分割化管理体制,使得在进行学问旅游整合性考量和发展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诸多的体制性掣肘,因为部门有部门的利益和出发点。同时,文物保护部门、环保部门、旅游发展部门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立场不同决定了角度不同,所以在学问旅游发展上必然面临着认知上的冲突。观念冲突和体制障碍是学问旅游融合发展初期遇到的最大的阻力,观念融合和体制改革破局是当务之急。 地方学问旅游发展普遍存在外部引导内部,地方性生长不够 大家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很多的地方学问旅游项目的学问叙事以无中生有、娱乐性为主,在地性学问生长和开掘不够,很多外部的规划设计机构、专家学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沉下来体验、感受和研究在地的学问,一下飞机就开始为地方指点江山,规划蓝图,这种自上而下,外部引导内部的现象带来的地方学问旅游规划千篇一律,缺乏性格。 大家要意识到,每一个地方有独特的学问传统,地方性学问常识和地方性学问情感,而游客来到一个地方旅游,往往最感兴趣的是在地性的学问体验,感受在地性的学问情感和学问味道,从而带来独特性的体验和活在当下的感受。而这些内容和内涵的挖掘和呈现,需要借助外脑的视野开拓和启发,更需要借助地方性常识、地方性叙事的整理和发掘。 对地方学问遗产生态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本体性保护,更重要的是生态性的保护。很多地方在认知遗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放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偏差: 一是重文物属性的物质性历史学问遗产,轻自然属性的景观性学问遗产。比如,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广大的戈壁滩、沙漠绿洲景观、冰山景观等自然生态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保护力度有限,过度的旅游开发比较严重。 二是学问遗产生态不仅仅指遗产内部的物理性范围,而是学问遗产本身及周边生态的生态圈,这是一个整体的学问遗产生存与影响的生态链,有很强连带效应。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莫高窟的生态保护不仅是莫高窟内部的防沙治沙,而莫高窟外的戈壁质量、鸣沙山的风向、敦煌市的水源等因素都对莫高窟生态产生着影响。大家在很多景点,发现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就在吃当地的野生动物,这就有破坏生态的嫌疑。 因此,当前处在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启阶段,武汉旅游规划企业专家认为,作为旅游规划方面的设计师,也是重要的第一环,应站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积极系统梳理和把脉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加大学问旅游融合的理论性问题建构,研究制定出台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着力解决制约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大体制改革力度,释放国有学问旅游机构市场活力,增强民间力量参与学问旅游融合发展动力,从顾全长远整体利益的视角审视问题、破除障碍、审慎决策,让学问旅游融合发展真正接续文脉、留住乡愁、惠及人民、造福地方。
规划设计类热门文章
- 疫情过后旅游行业怎么发展?分水岭或将显现
- 旅游行业看过来 2020应对疫情的免税政策来了!
-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图(2019武汉建筑设计师必看!)
- 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来了!北京新机场设计有智慧
- 2019年最新:17项有关乡村振兴的补贴政策及申报技巧
- 2019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开幕 装配式建筑带来新机遇
- 5年耗资近百亿造350座公园 扬州的城市规划能复制吗?
- 农村土地新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可用土地有哪些?
- 景观设计里的线形构成
- 园林景观设计技法大全
旅游规划设计最新资讯动态
- 三皮说文旅:文旅上市企业如何深挖需求、细分市场,引领行业复苏 ...
- 三皮说文旅:土地如何投资?土地获取流程详解大全!
- 三皮说文旅:10万亿市场规模!大健康文旅项目开发现状及思路
- 三皮说文旅:2035远景目标发布,文旅产业要抓住哪些新机遇?
- 三皮说文旅:5年投7万亿!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
- 国庆假期去哪玩?两部委推荐的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了解一下!
- 天创设计集团打开文旅创新的新思路
- 胡和平上任,雒树刚不再担任文旅部党组书记
- 三皮说文旅:5A级景区惊现魔性黄盖雕像,网友吐槽难以接受
- 三皮说文旅:小暑之后迎酷热,来一场冰雪旅游怎么样?
文旅规划设计最新行业动态
- 十部门联合发文: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 ...
- 农业学问遗产地,优先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 非法占用农用地屡发,最高检:绝不允许在耕地上建大棚房!
- 节后旅游价格大幅“跳水”, “精明错峰游”省钱又不堵
- 2020大数据:全国最坑的旅游景区在哪里?它排第一
- 2020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公布,15省份超百亿,这省收入居榜首 ...
- 中秋国庆十大最美赏月胜地发布! 景区最大接待量再次上调
- 旅游景观设计:庭院小细节,这样才有设计感
- 2020“十一”黄金周,哪些旅游景区会火爆?
- 13部委支撑乡村旅游土地建设,四荒地成康养、乡村旅游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