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塘、一座房、一片田……让乡村景观惊艳,关键在设计!
总有满怀热情的乡村开创者会问:乡村景观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做?作为当下的热门领域,乡村景观设计,不仅乡村旅游需要,做乡村建设也需要。那么,如何在保护现有乡土景观的基础之上,将学问与新技术、新理念融合,碰撞出更好的景观效果?今天武汉旅游规划企业天创文旅就为您提供一些思路。 一 利用乡土景观要素 首先,要理清乡村景观设计可以利用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文要素、非物质要素。 1. 自然环境要素 ① 气候 ② 地景 ③ 色彩 ④ 材料 2. 人文要素 ① 乡土聚落和环境 ② 乡土建筑及构筑物 ③ 耕作农具或生活器具 3. 非物质要素 ①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民俗礼仪、农事活动、婚丧礼仪等来源于乡土生活的风俗习惯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② 平衡观念 自然的平衡和张力,比如水和山、人类的秩序与大自然之道、阳光和阴影、微风和静止、声音和气息。 ③ 乡土经验 乡土经验是乡土景观形成的助推力之一,它潜移默化形成于人们的建造经验和生活习俗里。 二 营造乡土景观模式 接下来就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了。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上,主要分为原生式和再现式。 1. “原生式”乡土景观营造 即乡土生活形态下的乡土景观营造,特指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进行的、与景观相关的营造活动。 ① 耕读意境模式 耕读生活作为文人的生活理想,在中国传统学问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意味着高尚、超脱,是古代士人常识阶层陶情冶性的寄托。“读可荣身,耕可致富。” ② 山水田园模式 “山水居住”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和很深的学问底蕴,表现出人对自然景观的依赖和眷恋。历史中真正的山水居住是一种陶渊明式的朴素而寻常的生活模式。 ③ 市井生活模式 市井生活模式——街名与地名的乡土观念。在民间常有“羊街”“鸡街”“狗街”的说法,这是老百姓世俗化的称谓,这些萃取了乡土生活的名字背后是大家营造乡土景观时值得重视的。它们的渊源、景观形态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暗示,也为营造乡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乡土学问素材。 ④ 原始物象模式 原始物象与民间信仰和形形色色的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乡土生活的实物见证,记录了乡土人文的方方面面。原始物象不同于宗教仪式活动充斥着浓烈的迷信色彩,它是乡民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是共同营造的乡土景观。 2. “再现式”乡土景观营造 结合当地、综合民间传统学问与全球性先进技术,再现乡土生活形态下的乡土景观场景,通过对地域学问的提炼,对乡土场景进行再现。 以上两个方面,就是乡村景观设计的一些具体思路了,武汉旅游规划企业设计师认为,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对细节的精心打造,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感。乡村建筑、道路、汀步、亭子、标识系统、小品、墙壁、农作物、座椅等等都可以成为你的灵感来源。一方塘、一座房、一片田……让乡村景观惊艳,重点还是景观设计团队要抓住人们的心之所想,才能触达游客。
规划设计类热门文章
- 华中天创解读:如何解决乡村旅游用地痛点?
-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有什么特点?
-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 这些土地不能乱用!
- 银川休闲农业发展怎么样?华中天创与您分享
- 农村土地新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可用土地有哪些?
- 文旅规划新业态 森林康养小镇项目设计要点
- 图书馆设计方案怎么做?这些图书馆设计给你参考
- 国务院新规:闲置宅基地可入市 会有多大影响?
- 建筑设计中的风水学常识,涨常识!
- 华中天创园林干货 | 园林景观设计六大误区
旅游规划设计最新资讯动态
- 三皮说文旅:文旅上市企业如何深挖需求、细分市场,引领行业复苏 ...
- 三皮说文旅:土地如何投资?土地获取流程详解大全!
- 三皮说文旅:10万亿市场规模!大健康文旅项目开发现状及思路
- 三皮说文旅:2035远景目标发布,文旅产业要抓住哪些新机遇?
- 三皮说文旅:5年投7万亿!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
- 国庆假期去哪玩?两部委推荐的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了解一下!
- 天创设计集团打开文旅创新的新思路
- 胡和平上任,雒树刚不再担任文旅部党组书记
- 三皮说文旅:5A级景区惊现魔性黄盖雕像,网友吐槽难以接受
- 三皮说文旅:小暑之后迎酷热,来一场冰雪旅游怎么样?
文旅规划设计最新行业动态
- 十部门联合发文: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 ...
- 农业学问遗产地,优先纳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 非法占用农用地屡发,最高检:绝不允许在耕地上建大棚房!
- 节后旅游价格大幅“跳水”, “精明错峰游”省钱又不堵
- 2020大数据:全国最坑的旅游景区在哪里?它排第一
- 2020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公布,15省份超百亿,这省收入居榜首 ...
- 中秋国庆十大最美赏月胜地发布! 景区最大接待量再次上调
- 旅游景观设计:庭院小细节,这样才有设计感
- 2020“十一”黄金周,哪些旅游景区会火爆?
- 13部委支撑乡村旅游土地建设,四荒地成康养、乡村旅游首选